"三面”齐发力 助推垃圾分类基层治理落地见效
石景山区充分利用媒体矩阵的作用,致力于打造校园宣传阵地、垃圾分类体验中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础,推出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活动。通过打造多种样式的宣教方式,石景山区采用“教学研究+培训+互动”的综合模式,将宣传与教育、科技感与互动感相结合,将垃圾分类知识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和互动体验传递给每位参与者,让低碳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和政策措施的实施,石景山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垃圾分类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5万余次,组织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100余场,相继有3000多人次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人践行的低碳生活“新时尚”。
教研:发挥媒体矩阵作用
石景山区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受众群体,以网络媒体为依托,形成宣传矩阵,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普及。利用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为宣发渠道,创建科普短视频,用轻松有趣的手法自编、自导系列短视频,涵盖垃圾分类科普、日常工作展示等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知识、传递动态。
自北京市垃圾分类全面实行以来,石景山区通过利用媒体矩阵,用心用情做好全方位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受众群体提供有趣的科普内容,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好习惯”。
据了解,截至目前,垃圾分类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5万余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居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训:打造校园宣传阵地
在垃圾分类成为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下,石景山区将学校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推进分类投放、减量化的重要阵地,立足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师生参与,提高宣传引导效应。并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宣传方案。例如,在小学中,引入垃圾分类游戏、环保大使培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初中中,通过课堂教育、体验活动、班级竞赛等方式,深入学生心灵,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学校还将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工作纳入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中,通过与社区联动定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性,从而达到了更高的推广效益。
截至目前,石景区学校相继有3000多人次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也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人人践行的低碳生活“新时尚”。
互动:打造沉浸式垃圾分类体验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中,市民可以通过参加垃圾分类小课堂、可回收物DIY创意制作和环保酵素制作等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巧,并亲手制作环保产品,体验垃圾分类的乐趣。为了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石景山区加强了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并积极拓展更多的垃圾分类实践站,方便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截至目前,石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成功举办了100多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这些活动不仅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逐渐将垃圾分类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垃圾分类的最佳实践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同时,石景山区还将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做好做实。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们的城市环境和生态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