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09家公募机构设立新基金605只

      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中考”在即,上半年新基金募集发行情况即将出炉。

  据梳理发现,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以来截至6月26日,109家公募机构新设立605只基金产品,募集规模合计达6333.61亿元。整体看,年内新基金发行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总募集规模较去年同期呈现明显回升态势。二是投资者对新基金认购反应“冷暖不均”,对债券型新基金更加“偏爱”。三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持续突破,尤其指数型基金为新基金发行市场助力良多。

4e31c947d2f5ecf76c133a1c7892ac48_2024062723aa93f5d96549afbfbfbd05f7ae7392_202406272a18931282a049a5bc0c075cb40150d2.jpg

  下半年,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迎接挑战。业界有观点认为,当前,各梯队公募基金公司正不断结合市场新变化、新发展趋势,稳步改善公司业务战略方向,积极着眼差异化发展,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努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以促进基金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新基金认购“冷暖不均”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反应“冷暖不均”,对债券型基金的认购积极踊跃,对权益型基金的认购热情稍显逊色。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截至6月26日,募集规模超过70亿元的新基金产品多达28只,这些爆款基金产品均是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另外,以聚焦A股龙头、行业配置分散为主要优势的多只中证A50指数产品发行成绩亦十分突出。

  除此以外,既有高股息的优势也有防御属性的部分红利策略新基金发行火爆。例如,善于采用主动与量化相结合策略的张晓峰掌舵的兴证全球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3亿元,成为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冠军。基金经理杨超掌舵的天弘红利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周文群掌舵的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等红利策略主题基金首募规模也都超过了9亿元。此外,公募REITs、各类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募集情况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也有部分新基金发行艰难。据统计,年内全市场共有105只基金宣布延期结束募集,更有5只基金产品宣布募集失败。

  整体来看,年内公募基金市场共成立605只新基金,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只;合计募集规模达到6333.61亿元,与去年同期募集规模5142.4亿元相比,增长23.16%。单只新基金的首募规模也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年内平均单只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规模约为10.4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76亿元明显提升。

  产品创新助力新基金发行

  在债券型新基金颇受投资者青睐、市场资金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公募机构对新基金产品设计及发行布局有所调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全市场共有109家公募基金公司有新基金成立。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对新基金布局呈现出较高热情。

  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为积极补足业务‘缺口’,公司正计划在下半年稳步布局主动权益新基金产品,在主动管理业务领域深耕发力,稳步夯实主动管理能力。”

  从产品发行数量来看,上述3家公募基金公司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均超过20只。其中,华夏基金新成立35只,易方达基金新成立34只,汇添富基金新成立22只,新基金募集规模依次为132.79亿元、247.36亿元、195.04亿元。

  另外,新基金成立数量介于10只至20只之间的有16家。不过,也有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新基金发行在年内“颗粒无收”。

  值得关注的是,年内公募基金在产品创新上多次突破,为新基金发行市场助力良多。首先是日益受到市场关注的“红利”“央企”等相关策略产品正加快发行。其次是指数基金,年内各家公募基金公司持续在宽基及细分领域ETF产品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为市场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如首批10只中证A50ETF、首批沙特ETF等。另外,随着指数化投资的市场认可度提升,指数增强基金也迎来布局热潮,年内首批科创100指数增强基金、首批中证A50指数增强基金依次“面世”。

  展望下半年基金发行市场,全市场已有46只基金产品“整装待发”定档7月份发行,主动权益类基金频频现身。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