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州稻香村注册禾字稻图商标的历史意义
作为闻名全国的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的特色糕点,相信很多小伙伴能如数家珍,清水玫瑰、松子细饼、百果饼等等,不仅样样都是经典,还承载着几代人的美食记忆。但是对于这个字号的来历,尤其是苏州稻香村创立的“禾”字稻图商标,很多人不清楚其中渊源,其实,“禾”字商标本身带有特殊的含义,而且与“稻香村”品牌保护史息息相关。
稻香村糕点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稻香村”在苏州观前街创立,这是历史上第一家“稻香村”,因其制作的苏式糕点、月饼口味上佳,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前来品鉴。《南方饮食掌故》一书有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时,偶然品尝到稻香村蜜糕,赞其“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赐一块葫芦招牌,苏州稻香村由此扬名。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苏州稻香村的名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纷纷出现傍名“稻香村”的糕点铺子,各家品质参差不齐,也对品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创始者的苏州稻香村自然是十分苦恼,为了正本清源,苏州稻香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而催生了“禾”字稻图商标。
早在1925年,苏州稻香村就向民国农商部门申请了稻香村商号注册执照,并注明了“禾”字稻图商标。
1926年,稻香村在原地址翻造门面,将注册的圆形“禾”字稻图商标放在了门面半圆形顶上,作为店铺的标志,并在两边竖写“只此一家,并无分出”。当时苏州稻香村还在多个报纸刊登广告,着重强调“禾”字稻图商标才是稻香村的正宗标识,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稻香村在原有商标的基础上重新申请了“禾”字商标。1983年、1989年获准注册了“稻香村”商标,应用范围包括饼干、果子面包和糕点。如今,苏州稻香村也是“稻香村”糕点类商标的唯一持有者。而“禾”字商标伴随了苏州稻香村整个近现代的发展,沿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