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中国电动车企业可在欧洲投资进入本地产业链|达沃斯论坛

万钢.jpg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实现国际化,建立贸易壁垒是得不到共识的,很多欧盟国家也对此表示反对。国外市场之所以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感到惊异甚至恐慌,是因为目前贸易和投资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电动汽车企业可以开始尝试在欧洲投资,进入本地产业链,扩大全球化的进程。”6月26日,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回应欧盟及美国在贸易方面设立壁垒时作出上述表示。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如果不能和中国在进一步沟通中达成解决方案,将从7月4日开始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届时,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的关税将被增至27.4%、30%、31%和48.1%不等。

在万钢看来,电动汽车是发展大势,应坚定地走这条路,不能因为中间有所波折,就减缓发展步伐。中国2023年生产了3000万辆汽车,其中只有14%出口,而出口的重点是东南亚国家,到欧洲的车实际上是少数。中国生产的汽车中约30%是新能源汽车,约950万辆,出口只有120万辆,其中有34万辆是特斯拉、宝马等企业在国内制造以后运到美国和德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中国市场已经国际化了。无论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合作的意愿都大于竞争。尽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缘政治影响,但从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双方应好好进行磋商。把投资贸易和商品贸易结合起来,商品贸易给人以新商品的满足,投资贸易给人以经济发展动力。

“今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万钢表示,发展电动汽车,国家要有长期的目标,需要科学研究和创新,且需要长期支持。除去国家支持,社会也要支持,节能、环保、减碳是社会公众的期望,年轻人是环保尖兵,应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市场需要开放,鼓励私营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并和电网等国有企业紧密结合,让大家取电方便、用电方便、用电安全。

在他看来,当前发展的困难在于,如何在老旧住宅安装充电桩,以及如何解决在高速公路上,尤其是旅游季的充电问题。同时,还要发展数字化,向驾驶员提供充电时间、充电地点等信息,不要让司机对此有所担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钱朝阳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绿电现在占比达到30%。南方五省的南方电网绿电比例已达到50%,相比十年前有很大提升。

钱朝阳表示,风电和光伏建设的门槛比较低,大幅度投资就能很快建设,但是抽水蓄能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发电侧的结构变化没有那么快,电网的建设节奏就没那么快,所以在整个规划层面要做协同性的安排。“现在国家在抽水蓄能、化学储能建设上,都已经按部就班进行匹配,这个匹配是增加新能源消纳里最重要的环节,从电网自身来说就是增加调度能力。”

“电动汽车就是移动的储能,它可以在高峰时候向电网卖电,波谷的时候把电网多余的电储在电池里,关键问题是我们需要创新,在技术上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此外还要有商业模式,使各方受益,需要各方综合协商。”钱朝阳表示。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